您当前的位置:安卓游戏网游讯正文

明武帝朱厚照生平 体恤爱民却死于贪玩

发布时间:2018-01-18 05:52:14  阅读:2729+ 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林依轮
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,也是明朝最有争议的一位皇帝。他聪明睿智,果决干练,但行事怪诞荒唐,当世很多人都不理解,连既是大政治家又是大哲学家的王阳明都解释不清他想干什么。后代史官在修史的时候,对他也是用语含糊,似乎充满嘲讽之意。

  那么,明武宗究竟做过什么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呢?

  明武宗一上台后,就改变紫禁城的布局,以及那些煌煌大殿的功能,按照宫外街衢的样子,在宫中建造了很多店铺、商户及农家。然后呢,就让他的太监和宫女们装扮成店老板呀逛街的百姓呀这些,人来人往,络绎不绝,模拟赶集和消费。而武宗呢,他的派头要大一些,他扮演的则是富商,很牛气地到“街道”里砸钱,扫货,“挥金如土”。他甚至还设置了“红灯区”,让嫔妃宫女们住进“青楼”里,他这个“富商”前去听琴唱曲儿逛窑子。不过,做这件事的时候,他应该不可能找得到太多的感觉。宫里就只有他一个算是真正的男人,他只能“独逛”(当然,嫔妃是他的,即便还有男人也不可以让他们一起逛!),那种和几个朋友一起喝酒猜拳“一掷千金”的滋味是体会不到的。

  明武宗做这些事情,朝中大臣肯定是坚决反对的!武宗朝有一帮非常正直勤政的大臣,包括刘健、王阳明等人,他们连篇累牍地上书,反复上奏劝谏。这把武宗搞烦了。好嘛,你们不让朕对宫殿进行改装朕就不改装,朕不住在宫殿里,别寻地方住去!他指示太监刘瑾在皇城的西北部新建了一座宫殿,取名为“豹房”。豹房有200多间,修得像迷宫一样,里面不但有街市、妓院、校场、佛寺等等,还有动物园。其实,他的“豹房”究竟修成什么样子,谁也不知道,因为他谁都不让进去看。后代史官的记载,大多出于猜测。而且史官在写史的时候,主要是为了表明武宗“花天酒地”、“荒唐无聊”,因此对里面的布局多有猜测,多有“曲笔”。

  大臣们当然还是极力反对他去“豹房”,痛哭流涕希望他“还宫”。他不去,办公可以去那里,睡觉一定要回“豹房”。有一次,紫禁城乾清宫忽然失火,宫里宫外惊慌失措,大家都忙着赶去救火,然而明武宗却反着往“豹房”跑,一边跑一边回头对左右笑道:“好一棚大烟火啊!”可想而知他当时的愉快心情,可想而知他对皇宫多么没有感情,烧得好啊,烧了朕就可以不回去办公了,烧了朕就可以一直住在“豹房”里了!从此,“豹房”就成为他新的办公和休息的场所。

  然而,即便住在“豹房”里,还是不得清爽。上朝呢,整天要看到大臣们那张苦口婆心的脸,听到那些喋喋不休的话。不上朝呢,大臣们的奏折一叠叠往上堆,仿佛有种不把天花板顶破誓不罢休的感觉。在这种情况下,明武宗第二次迁居。

  这一次他搬到哪儿去住了呢?他搬到了宣府。宣府在哪里?在明朝的边境线上。明朝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的骚扰,在北方布局了个“九边”军镇,重兵布防,宣府就是“九边”军镇之一,而且是抵御蒙古人入侵的第一道防线。他在宣府修了一座镇国府,把原先豹房里的家具玩物,包括他的嫔妃太监一并搬到镇国府里。

  明武宗到宣府去做什么呢?他去守边呢!他把自己改名为“朱寿”,把自己封为“大将军”,镇守边关。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。投笔从戎,建功立业,他就要做这样的好男儿!

  而且他还给自己规定,“大将军”只是一个基本官职,只有将来打了胜仗,取得了功名,才能往上升官。一级一级地升,最后做得好了,或许才可能重新升为“皇帝”!

  他左等右等,蒙古人却总是不来侵略。最后没办法,只好把自己住在宣府的消息放了出去,鞑子们,大明皇帝在边境上呢,你们怎么还不快来捉呀!这消息果然被蒙古王族听到了,于是正德十二年十月,蒙古王子伯颜果然带着四五万人杀了过来,想活捉武宗。武宗大为兴奋,发布命令,你们别帮我打,我自己来打。“大将军朱寿”带着五六万人前往战场迎战。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武宗赢了,把蒙古王子打了回去。但是史书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,却用语非常的含糊,说这场战争打得险象环生,“乘舆几陷”。战果方面,《武宗实录》记载是:“杀敌十六人,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人、亡二十五人。”然后又说取得“应州大捷”!同志们,你们看看这记载的战果,算得上是“大捷”么?这本修成于明嘉靖四年的史书,分明是在讽刺我们正德皇帝嘛!后来有人分析说,这个“十六人”会不会是“十六七”之误?也就是说蒙古人伤亡了“十分之六七”唉,谁知道呢?

  不管战果如何,反正蒙古人再也不敢来侵略了!就算大明皇帝在边境上也不敢来了!乖乖的,大明皇帝太牛了,天子守国门,还亲自带兵打仗,试问天下,谁还敢与之争锋?

  武宗又苦等了两年,没有等到蒙古人再次入侵,正在失望的时候,却又传来好消息,正德十四年(1519),江西宁王朱宸濠举兵造反了。哎呀太好了,建功立业的机会又来了!于是武宗向天下宣布,你们都不准给我剿,我要亲自去剿!这可吓坏了朝中大臣,平乱是多么冒险的事情!于是奏章再一次像雪片一样飞来。明武宗全部扔在一边,不看。只说一句:“再言之,极刑!”

  如此一来,谁还敢再说,只好由着他了!

  却是明武宗又觉得就这样去平乱。实在不太像回事。自古英雄需要美人配,苏东坡老先生也说了:“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”,如果没有女人点缀,这做英雄还有什么滋味!于是让他宠爱的刘贵妃到他途径在潞河去等他。他去战场的时候,中途来一场约会。

  大臣们不干了,劝说,不行啊,将军上战场是不能带家眷的!谁说不行?朕说行就行。朕虽然是大将军,朕还是朕呢!谁也说不服他,又只得由了他。

  这刘贵妃呢,也来事,说陛下你要和臣妾约会,可以呀,不过你得以臣妾曾经给你的玉簪为信物,不见信物臣妾不出门啊!为什么呢?要是臣妾给别人接去了,你可就后悔也来不及了!好啊!明武宗高兴得满口答应。

  可惜他太兴奋了,走过一座桥的时候,把玉簪颠到河里去了。这是信物啊,丢了怎么行!于是他让三军停住,下河打捞。捞了一天,没捞到。捞了两天,还没捞到。大臣们急了,天神,这是去打仗啊,兵贵神速,这么磨磨蹭蹭的,非出问题不可。陛下,你就不用以玉簪为信物,直接传一道旨,让刘娘娘来就是了吧!那怎么行,朕一言九鼎,说过的话怎能改变?再说了,如此一来,还有什么情调?又再在河里捞了一天,还是没捞到。武宗很沮丧,不得不派人去通知刘贵妃。谁知道那刘贵妃竟然不来!陛下不是说要以玉簪为信物吗?没有玉簪,本宫不去!武宗没办法,只好自己亲自去一趟。

  如此一折腾,那叛王早已见城攻城,见寨拔寨,形成了很大的气势。南赣巡抚、大哲学家王阳明再也坐不住了,带上大军,三下五除二就把叛王给灭了!消息传来,明武宗气得吐血!朕要亲征,朕要建功立业,朕要升官,你帮朕打什么?明武宗对王阳明一千万个不满,却又不好埋怨!就装不知道,一直往南走,还要去打!最后王阳明上奏,对自己只字不提,只说是皇帝御驾亲征,把叛王吓得自缚双手来见,武宗这才作罢。

  明武宗的结局也很离奇。他在一场装扮成渔民捕鱼拉网的过程中,由于网太重,船失去平衡,掉到河里呛了水,从此身染重病,年纪轻轻,31岁就此殒命。

  武宗所有这些怪异行为,为什么当时的大臣以及后来的史家都不理解呢?因为在他们的字库里,没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可以用来定义他。说他是荒唐昏君吧,又不算,毕竟他虽然宠幸刘瑾等太监,但也亲手把刘瑾拿下;说他纵情声色吧,但似乎也没有耽误什么,和历史上的那些酒色昏君,完全是两回事。而且他任用的宰辅都是一流人物,几乎没有奸臣,国家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危机。而且他还经常御驾亲征。绝不能说御驾亲征是瞎胡闹,明太祖、明成祖不都经常御驾亲征么?怎么能到明武宗那儿就成瞎胡闹了呢?唉,真是难为咱们的史官了!

  现在有些学者用“个性解放”来定义明武宗。作为处在资本主义萌芽间断的明朝中晚期,明武宗的那些行为,完全符合资产阶级追求“个性解放”的特征。但是,这多多少少有点以概念框人的做法,再说了,无论从哪个角度,明武宗好像都与资产阶级不搭边吧。

  要我来说,我觉得应该是明武宗非常不喜欢他作为“皇帝”这种角色。他所做的所有一切,都是想逃离这个角色,回归平民,像平民一样从低到高,从无到有,建功立业。他为什么不喜欢“皇帝”的角色呢?很简单,咱们这些老百姓在羡慕皇帝的同时,其实皇帝也在羡慕咱们这些平常百姓。皇帝一生下来就是站在人生的最高峰,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玩的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因为站在最高峰,便意味着不再有上升的空间。一个人的一生,只有不断在进步中,他的快乐才会持续,幸福指数才会一步步变高。否则,就算整天花天酒地,三宫六院,也有腻烦的时候。你让他如何快乐得起来?但是明武宗的悲剧就在于他是皇帝,他身上有江山社稷家国天下那样沉重的责任。他不可能背弃这种责任,不能改变他的角色,所有的人都要求他按照这个既定的角色来扮演他的一生,他背离了,大家都觉得不是滋味!唉,皇帝也是不自由啊!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