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安卓游戏网游讯正文

地平线余凯: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是深度学习+贝叶斯网络

发布时间:2017-09-21 14:39:56  阅读:4653+ 来源:新浪科技 作者:张亚飞
百度IDL创立者、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及CEO余凯 新浪科技摄

  新浪科技 李根

  这是余凯宣布创业后第二次参加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。这一次,这位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最大的感受是:整个投资界和企业界对人工智能的了解更加深入、更接近真实的状态,开始从门外进入门内。

  一年前,这位百度IDL的创立者、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,还需向参会企业家解释“深度学习”、“人工智能”,“神经网络”……但仅仅一年后,人工智能就完成了快速知识普及,“是什么”的问题早已被解决,更多企业家再公开和私下的交流中,开始频频问到余凯:人工智能“为什么”和“怎么用”。

  余凯参加了一个名为“互联网下半场”的论坛,他的感受是:“无论是嘉宾的观点还是台下的问题,都是关于人工智能的,所以大家的有增无减。”

  实际上,就在这个“互联网下半场”的论坛上,是否真有“下半场”竞争的问题还被发言嘉宾质疑,但惊人一致地是,所有人都认为下一波技术革命便是人工智能。

  不过,在这一波人工智能革命中,具体发展方向如何?为什么说深度学习解决不了所有问题?小数据学习又是怎样一回事?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该如何来做?

  余凯在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,谈到了如下观点:

  新浪科技:这是第二次来亚布力企业家论坛,感受有何不同?

  余凯:大家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更加透彻、更加到位、更加理性,我觉得有AlphaGo这样的事件的影响推动,但更多是企业家和投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自身努力的结果,包括很多企业家跑到硅谷、以色列去访问学习,所以他们对这个产业方向,对技术的关键和壁垒有了更充分的了解。我认为从门外开始进入门内了。

  新浪科技:整个企业界开始朝着更明确的方向发展?

  余凯:对,比如说大家越来越多地认识到:人工智能仅仅是一个算法的话,或许不能够根本解决问题,产生的价值也不是特别大,如果更多地从整体系统、解决方案去垂直做透的话,才能建立起更深的壁垒,创造价值。我觉得这点的话,我觉得是越来越朝着正确的、到位的方向在发展。

  新浪科技:地平线来说,什么方向是正确、到位的方向?

  余凯:大方向是软硬件结合,很处理器。因为算法和硬件结合,能产生上千倍效率提升,使得很多事情都变得可能。

  新浪科技:目前谈到人工智能,关于神经网络的观点会比较多,但也有声音把神经网络批评为“黑箱”——出了问题很难找。

  余凯:我觉得这是一个蛮深入的问题,因为我们不光谈深度学习的优势,也要看到它的劣势、它的边界,我们才能找到这种正确往前的方向。

  深度神经网络确实有这个问题,相对来讲是一个比较黑箱的系统,所以我也觉得在自动驾驶这个领域,其实它面临一些挑战,因为在这里面,大家希望这是一个可控的,功能安全方面得到保障的系统,我们不希望它出现异常的这种行为。

  怎么去达到这一点呢?地平线在这一块其实很早就开始意识到,深度学习不是人工智能惟一的要素。我们必须要把深度学习跟其他的一些框架,比如说增强学习、网络结合在一起,使得整个系统是一个相对来讲白箱的系统。这个是我们一直在研发的这个方向。

  新浪科技:所以如果说现在有一些技术去取代神经网络的话,您看好的是哪个?

  余凯:深度神经网络其实更加适合做感知,而贝叶斯理论的核心是推理,只有从感知到推理才能到决策。所以最终来讲,你希望达到一种理性的推理、理性的决策,这里面正好是贝叶斯网络一个大行其道的地方,所以我是非常看好这个方向。

  未来汽车的自动驾驶,应该是深度学习跟贝叶斯网络结合的这么一个思路。

  新浪科技:神经网络需要大量的数据训练才有成效,回到无人车领域,比方撞车、紧急情况等情况,就很难有大量的数据让网络学习,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

  余凯:没错,这面临到未来的一个趋势,是一个“小数据学习”的问题。这个趋势要有一个完全不同的思路,而不是盲目的灌数据,因为大量采集的数据都是正常路况的数据,而这种紧急情况的数据是没有的,所以这对深度学习是一个挑战。

  这就要加入更多的因果推理,因果推理的这个框架衍生出来的就是贝叶斯网络,这个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Judea Pearl教授,在80年代就已经很著名的成果,曾经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是非常主流,后来由于神经网络的发展大家淡忘了。

  但是历史总是回旋往复地往上去发展。就像80年代的时候,深度神经网络其实当时也非常主流,但是90年代就被人给淡忘了。我认为80年代被Judea Pearl提出来的“因果推理”,现在应该被提上议事日程。

  过去十年深度神经网络发展,让我们在感知这个领域突飞猛进。但是所有的这些人工智能,包括自动驾驶,其实感知都是为了决策来服务,所以最终要走到决策。

  一旦走到决策的话,所谓这些小数据、这种紧急情况,实际上是要根据这个情况然后做一个决策,就是在很多的状态空间里面,去找到风险最小的一个路径。这里面其实是各种的因果推理,不是识别。

  深度神经网络是识别,如果是因果推理,就需要有一个因果推理的框架来做这个事情。

  地平线的核心团队,包括我自己的背景,都是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工作了很长时间,所以我们能够以一个更高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,不仅仅是当前热什么咱们就做什么,因为当时热的东西一定会过去。

  新浪科技:刚刚结束的AAAI17上,大会收录的论文,来自中国的投稿数量第一次超过美国,这个数字能说明什么?以前也有统计说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人很厉害。

  余凯:中国整个来讲对人工智能的度越来越高。但论文中虽然有很多从名字能看出来是中国人,但大部分估计还是在美国的留学生或者华裔学者。数字还不能说明问题。因为中国本土的科研这块其实还是有差距的,有蛮大差距。

  我们整个创新的土壤,相对来讲还比较偏急功近利。

  新浪科技:您之前也批评过说有一些AI企业有抄袭或者比较急功近利的情况。

  余凯:对,真正愿意平心静气,去做比较长远的、创新性研究的人和企业在中国还比较少。华人学者在这个领域的规模越来越大,这也是正常的,因为我们的人口基数大,但是有没有更多的创新性的东西在这里面出来。

  好像据说今年 Best Paper 什么之类的其实并不是华人,所以我们还是有空间继续去努力。未来我还是很乐观,华人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,最后会变得非常领先。

  新浪科技:很多企业都说,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不好招。您在实践中,也会遇到这样的困扰么?您又是怎么解决的?

  余凯:我们去年在9月份有一次大规模的巡回校招,收了一批顶尖的学生,我对这个还是比较满意,我们会进行内部培训。

  包括我以前在百度的时候,当时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,那个时候中国大学没有培养什么人工智能、深度学习方面的人才,基本上很多都是我们自己培养,后来很多人在百度或者其他公司里成为顶尖的中坚力量。所以我们可以去培养。

  我们有个计划,所有我们今年校招录取的学生,夏天的时候把他们全带到硅谷去,进行为期半个月的一个培训,我会请世界顶尖的专家来给他们讲课。

  新浪科技:您是看中什么样的条件去招这些应届生、去招这些未毕业的学生的话,是需要他的逻辑好或者是工程能力强、还是就是得数学好?

  余凯:我看中的,还是所谓德才兼备。

  德,就是合作的能力,还有对整个使命感,对未来世界的好奇。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这么一个使命感跟好奇心,不断学习的这种愿望,我觉得这个是这个人的一个基本面。其次的话,在数学、在编程这些方面,应该有相当不错素养。

  基本上是这两个方面,我们还是比较强调综合能力。比如说德这块,其实也包括学生的这种人文素质。最近我越来越觉得,好的工程师往往有很好的人文素养跟人文关怀。

  新浪科技:现在在人工智能领域,您的公司来讲,最缺的是哪方面的人才,产品经理或者算法高手是哪方面的一个人才是比较缺的?

  余凯:我觉得都需要。只是做一个研究的话,其实有的时候是需要有一个创意,而且要非常非常的出众,但是做企业的话,实际上你会发现,需要把好多不同的方面都组合在一起,最后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产品或者是技术。

  企业强调的是综合能力,而学术界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想法的突破,这个很不一样。所以驾驭一个企业的复杂度远比学术研究要高。

  新浪科技:刚结束不久的CES上,地平线联合英特尔推出了最新的 ADAS 系统,目前有什么进一步进展?

  余凯:CES到现在时间比较短,技术上很难说有什么突破性进展,但CES结束后,我们收到了不少车厂的联系,可以透露的是,有两家世界最大的车厂都向我们发出了合作联系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
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